股市老前輩說的技術線型---究竟是在看甚麼
答案就是"支撐"與"壓力"
這也是股市老前輩傳授的終極密訣
沒錯
不用懷疑
就是這四個字而已
但是這又延伸出另2個問題:
哪一個位置才是支撐?
哪一個位置才是壓力?
簡單來說
支撐點就是跌不下去的地方
壓力點就是漲不上去的地方
就是要從技術線型中找到這2個位置
來研判與推估盤勢的下一步走法
在技術派操盤手當中
有人喜歡用均線(MA)來界定支撐與壓力
如: 5,10,20,30日均線糾結向上的地方當作支撐點
同時將這些均線糾結向下的地方當作壓力點
均線的參數,可以自己設定
改為6,13,72日也可以
另外也有運用10條均線的方式 (5,10,15,20,25,30,35,40,45,50)
只是一般證券公司提供的看盤軟體很少有設到10條均線的程式
另外也有人喜歡用KD交叉的方式來界定支撐與壓力
像是以黃金交叉點作為支撐點
以死亡交叉作為壓力點
當然也會有人習慣運用MACD,心理線...等等
來標示自己看到的壓力與支撐
其它還有運用盤態,頸線等方式來界定支撐與壓力的方式
如上面所說:
支撐點是跌不下去的地方
壓力點就是漲不上去的地方
因此
當大盤指數或是股價即將碰到支撐點或壓力點價位時
就應該特別注意
看看指數或股價是一股作氣沖破壓力(支撐)?
還是再三徘徊反復試探?
有些講究氣勢的操盤手會注意這些小細節
因為"一盛二衰三氣竭"
就會影響接下來的線型走法
而更要注意的一點就是:
當壓力被沖破之後,就變成了支撐
當支撐被跌破後,就變成了壓力
當然有人也會質疑:
若是用均線,或是用MACD,KD等不同方式來界定支撐與壓力
可能會得到不同的數據
那...哪一個才是真的壓力與支撐呢?
我只能說 壓力與支撐沒有真假之分
只要運用同一個指標,
持續觀察就能"感受"出壓力與支撐的位置
壓力與支撐的最大運用
就是設定自己的獲利出場點與停損點
在自己的經驗上來說
這也是用來判斷持續加碼或斷然停損的最佳操作方式
轉貼來自
http://www.cash.com.tw/space-410-do-blog-id-648.html
留言列表